[ESMO 2016]施国海教授:S-TRAC研究有望颠覆肾癌辅助治疗的临床观念!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16/10/18 15:22:56  浏览量:18086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编者按:第41届欧洲临床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召开期间,“Presidential Symposium”上公布了三项泌尿及生殖系统肿瘤领域的重磅研究(摘要号分别为:LBA9_PR、LBA30_PR和LBA11_PR)。10月12日,《肿瘤瞭望》推送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朱耀教授对AFFINITY研究的点评,今天继续为您带来施国海教授对S-TRAC研究的思考[LBA11_PR - Phase III trial of sunitinib(SU)vs placebo(PBO)as adjuvant treatment for high-risk renal cell carcinoma(RCC)after nephrectomy(S-TRAC)]。

  肾癌术后的辅助治疗是临床的热点问题之一,以往细胞因子治疗、内分泌治疗、免疫治疗和放疗都没有阳性的临床研究结果。进入靶向治疗时代,不断有临床研究将这些抗血管生成的小分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用于肾癌术后的辅助治疗,2009年Cancer Cell杂志上连续两篇动物实验表明短期的靶向药物治疗可引起肿瘤的局部进展和转移。这些文章让我们对靶向药物的辅助治疗“又爱又怕”。几乎每个靶向药物都有对应的辅助Ⅲ期临床研究。今年的ESMO大会上,对比舒尼替尼和安慰剂在肾癌术后患者的III期随机对照研究(S-TRAC)结果公布:与安慰剂相比,使用舒尼替尼显著改善了无疾病生存期(DFS),中位DFS为6.8年vs. 5.6年,延长1.2年,5年生存率提高了8%。

 

  人们不禁要问为何以往的研究没有成功,这个试验成功了?笔者认为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入组严格:仅入组肾透明细胞癌患者,仅入组极高危复发风险患者。

 

  ②治疗组药物有效暴露高:坚持50 mg 4/2方案,反应大者可以减到37.5 mg,但不能再降低剂量。

 

  ③密切随访:仔细筛查入选人群,第一时间发现进展的患者。

 

  这项研究将改变临床实践,颠覆肾癌辅助治疗的临床观念,为后续肾癌术后辅助治疗药物带来曙光,最终可能为患者带来获益!

 

  但是,应该看到,这项研究也存在一些有待商榷问题:

 

  ①尽管DFS有优势,但是在总生存方面两组未见差异:死亡患者64 vs. 64,可能与观察时间有关。

 

  ②中国患者此次未纳入分析,有点遗憾:笔者所在中心参与的这项研究,国人副作用类型和级别与常见的报道皆有差异,能够坚持50 mg 4/2方案的比例与国外人群有差异,因此国人辅助治疗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③评分标准采用的是UISS评分系统:相对于目前众多的局限性肾癌预后的评分标准,这个标准是否合适,值得商榷。

 

  ④复发患者的后续治疗也值得进一步研究:例如辅助治疗延长DFS,但是影响了后续治疗,使总生存期(OS)减少,这可能是我们不愿看到的结局,因此有待进一步的数据公布。

 

  ⑤药物的不良反应也是辅助治疗需要考虑的方面:治疗组与安慰剂组停药比例为55.4% VS. 28.5%,减药的比例为45.8% VS. 4.9%,可以看到,随着靶向治疗药物管理经验的增加,因为不良反应减药和停药的比例降低,不良反应也应该辩证地对待处理。

 

  我们也期待:

 

  ①基于血标本和组织标本的分析结果公布,会得到更多有利于精准化治疗的资料。

 

  ②本次入组标准为UISS评分,其评分标准中furhman分级已经在2006年被新的分级系统WHO/ISUP(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Urological Pathology)分级系统所替代,我们希望看到引用最新的分级系统进行分析的数据。

 

  ③临床上,非透明细胞癌如集合管癌或少见的未分类肿瘤,预后较透明细胞癌差,这些患者也是我们关心的人群,这些人群的辅助治疗疗效值得期待!

 

  专家简介:

施国海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导师,擅长于泌尿系肿瘤的诊断、手术治疗、微创治疗、多学科综合治疗及晚期肿瘤的全身系统治疗,致力于泌尿系肿瘤的转化性研究、前列腺癌早期诊断和预后预测生物学标志物研究,以及晚期肾癌的多学科综合治疗研究。

 

  作为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局、复旦大学青年基金、上海医学院青年骨干基金共4项课题,作为骨干参与国家863计划、上海市科委重大科研课题、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Chemistry Medical Research杂志和Journal of Cancer and Clinical Oncology杂志审稿人;曾获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6篇,其中SCI论文8篇,其中肾癌临床研究成果发表在Oncotarget(IF 6.3)等多篇杂志;在2012年和2015年美国泌尿外科年会、中国临床肿瘤学术大会、上海泌尿外科年会等国内外会议发言,被美国泌尿外科协会(AUA)年会接受壁报交流;参与编写《泌尿、男生殖系肿瘤临床进展》、《中国肿瘤临床年鉴》等著作。

版面编辑:张楠  责任编辑:吉晓蓉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S-TRAC

分享到: 更多